当前位置: 首页> 资讯>食品安全>

26年河豚“禁食令”有条件放开 两种河豚可以摆上家庭餐桌

导读:未来,中国美食家将不再需要偷偷品尝世界河豚鱼。今年9月5日,农业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三部……

未来,中国美食家将不再需要偷偷品尝鲜冠天下的河豚鱼。

今年9月5日,农业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豚和养殖暗纹东方豚加工经营的通知》(以下简称《开禁通知》)。

这也意味着自1990年以来,经历了争议和政策波动的河豚鱼禁食令终于可以在26年后合法化食用。

澎湃新闻(***)采访农民了解到,上述有限禁令将对河豚养殖业产生重大影响,近30年的市场需求将继续上升。

据了解,河豚鱼在日本、韩国等地已在市场上正常流通。

美味的河豚鱼与中毒有争议

中国人对河豚鱼的爱好已经流传了很长一段时间。最流行的诗是苏东坡的三蒿地芦芽短,是河豚想要的时候。在江苏、浙江和上海,河豚被称为长江三鲜。

虽然河豚鱼味道鲜美,但野生河豚鱼中的河豚鱼毒素是剧毒的。据报道,河豚鱼毒素可以阻断钠离子通道,封闭神经轴突传导,导致神经麻痹和死亡。*** 克河豚毒素或 *** 克河豚酸就够了 1 公斤重的狗死了。

基于安全考虑,1990年,卫生部发布了一项禁令——《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鱼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在此之前,野生河豚鱼中毒致死的人虽然偶尔会发生,但监管一直空白。从此,在政策层面,河豚鱼的食用和养殖一直走在灰色边缘。

然而,据专家介绍,不同种类的河豚鱼毒性差异很大。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尹绍武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河豚鱼,他告诉《澎湃新闻》,河豚鱼种类繁多,东方豚鱼有19种。不同品种的河豚鱼毒素差异非常明显。例如,从海洋迁移到淡水产卵的深色东方海豚毒性较小。经过多年的人工繁殖,可以确定没有食用风险。

国渔业协会河豚分会会长、江苏中洋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晓明告诉澎湃新闻:因此,要想让养殖河豚正大光明地走向餐桌,首先也是我们做的第一步,就是从其安全性入手。,河豚毒素能否通过养殖环节从源头上控制?

1993 2000年,中洋集团开始研究河豚毒素的机制和影响因素,研究河豚饲料和河豚性腺发育过程中毒素的控制,并采取标准方法固定各种控制措施 2001 2000年,我们开始建立暗纹东方豚标准化示范区,获得河豚鱼毒品控制和健康育种发明专利,并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

通过这些标准化的控制措施,经过近距离的控制 20 年的 8 中洋暗纹东方豚不产生毒素,性状稳定,连续 10 钱晓明说:国家卫生部食品检验所和国家疾控中心的抽样检查是无毒的。

他向澎湃新闻出示了一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出示的检验报告,显示血、肝、鱼、精巢、卵巢无毒。

根据国际通用鉴定标准,河豚毒素含量可分为无毒、弱毒、有毒、强毒四个等级,检测含量小于***为无毒级。

目前,国家疾控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中心、地方质量检验所等合格权威检测机构出具的河豚毒素检测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未检测到毒素或小于毒素的产品***,到目前为止,最高检测结果是***,远小于限量值的十分之一。结论表明,养殖河豚鱼的毒性含量明显降低,可达到无毒水平,经无毒处理后可安全食用。

河豚鱼有限开禁

今年9月,国家农业部等三部委发出禁令通知,向争议近30年的河豚禁食令发出休战符。

虽然河豚鱼有几十种,但这份通知只有两种——红鳍东方豚和暗纹东方豚。根据中国渔业协会河豚分会的研究报告,这两种东方豚在中国养殖和食用范围最广。

记者采访了业内农民,了解到红鳍东方豚主要是海水养殖,大部分产品出口到日本、韩国等国家,养殖基地主要在辽宁、河北、山东;长江流域养殖类型主要为暗线东方豚,产品主要为国内销售,江苏、广东为主要养殖基地。

业内专家表示,经过20多年的经验积累,这两种东方豚的技术和安全控制手段已经完全成熟。然而,其他东方豚仍然被禁止。

但即使是有限的开禁(只有两种东方豚才有条件放开),这一成果仍然很难获得。

事实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日本的河豚鱼养殖就开始了。1978年,日本对河豚鱼毒性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983年颁布了《河豚鱼卫生管理法规》,详细规定了日本可食用河豚鱼的种类和部位,以及从捕捞到食用过程中应特别遵循的卫生规范,并建立了河豚鱼酒店和厨师许可证制度。目前,日本的河豚鱼管理制度已经完善。

专家告诉澎湃新闻,河豚鱼市场的管理主要针对河豚鱼流通领域的末端。日本政府强调,河豚餐厅必须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并配备专门的河豚厨师。中国希望管理和规范河豚鱼流通的初始阶段。

国家部委的有条件自由化政策是这一理念的延续——通过河豚鱼源基地的备案,确保标准化养殖,然后严格审查河豚鱼加工环节,确保河豚鱼进入市场的安全无毒。

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孟雪松告诉澎湃新闻,龙头企业之一,告诉澎湃新闻,这也离不开中国人多、餐馆、厨师难以集中管理的原因。这也使得河豚解禁的道路反复而漫长。

河豚产业的春天来了

由于一些人工养殖品种的河豚鱼已经达到无毒水平,为什么近年来河豚鱼中毒的消息仍然偶尔出现?

澎湃新闻记者搜索了2015年的新闻,报道了7起河豚中毒事件。澎湃新闻注意到,在这些中毒事件中,有的河豚在河里钓到

告诉人们哪些河豚鱼可以安全食用,以有效地消除河豚鱼的中毒。中阳集团董事长钱晓明认为,有条件的自由化政策改变了以往只堵的做法,人们不必秘密地吃河豚鱼。

江苏中阳生态鱼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大勇表示,有限的禁令政策可以说是一项双重保险政策。从源头上看,人工养殖的河豚鱼实际上是无毒的,但市场上允许流通的必须是加工过的河豚鱼。这样,它就更安全了。

据他介绍,这项政策的自由化对河豚产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积极因素,销量将会上升。与此同时,随着河豚鱼不再是高级食客的专属,其价格可能会下降,每个家庭都能负担得起河豚鱼,河豚鱼真的进入了家庭餐桌。

澎湃新闻调查发现,小河豚鱼背后其实有一个巨大的产业。人工养殖技术的成熟和国家管制政策的放松,加快了河豚鱼的产业化。

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不仅是一些大型养殖企业,还有一些渔民在上海、广东等地养殖河豚。在北方,还有企业和农民的养殖模式,企业将鱼苗分发给农民家养殖。

据中国渔业协会河豚分会不完全统计,黄渤海和长江流域有4000多家直接从事河豚养殖的企业。河豚鱼产业链从业人员50多万,包括苗木、养殖、技术服务、鱼饵供应、活鱼和冰鲜鱼运输、饲料加工、渔业设施和出口贸易。更大的产业链延伸是酒店餐饮业。

据协会统计,目前我国河豚养殖量近5万吨,除部分出口日韩外,大部分都被国内市场消费。

然而,由于之前国内对河豚鱼的禁令,出口到日本、韩国和其他国家的河豚鱼的价格受到抑制,这使得国内出口河豚鱼的企业沮丧但无助。

如果国内市场不放开,国外市场只有日韩,定价权完全掌握在别人手中,最后只能低价出售。 孟雪松表示,解禁后,远销日韩等地的河豚鱼将成为翘牌生意,出口价格也将上涨。

对于以国内市场为主的河豚养殖企业来说,这一次,对河豚养殖的国内需求将飙升。一方面,爱河豚的美食家可以正确地吃河豚,另一方面,以前没吃过的食客也有机会品尝美味。我们希望河豚鱼将来能让普通人负担得起,更接近人们。河豚鱼不再是一种传奇的美味。钱晓明说。

钱晓明预计,随着政策的自由化,近30年的需求将继续上升。未来,越来越多的人将加入河豚鱼的育种、加工、物流、销售、餐饮等一系列产业链。

孟雪松表示,河豚产业洗牌力度将加大,中小养殖企业将逐步纳入规模化基地管理,未来公司+基地+养殖户+标准化模式将成为主流。利用高标准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形成专业合作社等组织。

随后,对河豚鱼的科学研究得到了改进。根据科学研究文献,河豚鱼除了美味的肉外,曾经令人生畏的河豚鱼毒素也是科学研究的宝藏。高纯度的河豚毒素具有很高的医学和商业价值。随着海洋药物的发展,河豚毒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是神经生物学和生理学研究及其有用的工具药物。

回顾整个河豚整个产业链,从上游水产养殖到下游餐饮业,再到相关的科研工作,河豚鱼的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可以说,即将到来。钱晓明告诉澎湃新闻。

预计短期猪价依旧有下降空间 但降幅将开始缩小

猪价行情跌幅加大 东北三省跌幅较为明显